编辑导语:我们在接触互联网产品中,往往会遇到很多的反馈设计。这个步骤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却能深深地影响到用户的体验感,一个好的反馈设计可以帮助用户更好的做出决策。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反馈设计呢?本文作者就为我们分享了一些有效反馈的设计原则。

反馈设计是互联网产品设计中重要的一环,一个好的反馈可以告知用户当前发生了什么以及下一步可以做什么,帮助用户做出决策。
因此,如果没有一个友好即时的反馈时,将会给用户带来迷茫甚至不悦的感受。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反馈设计呢?我们将通过以下2个部分的内容,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看法。
一、反馈的形式
要想做好反馈设计,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互联网产品中常见的几种反馈形式以及它们的优劣,这样才能在不同的用户场景中选择适合的反馈形式。


“我们并不需要只简单给出很多反馈的或者记录一切信息的设备,而是需要能够帮我们理出头绪,告诉我们少一点反馈而多一点有用信息的设备”————《屏幕上的聪明决策》
4. 情感化
反馈的内容需要传递出“情感”给用户。
这里的“情感”并不是指夸张或亲切的话术,而是指基于用户场景(即有同理心)提供给用户他关心或需要的东西,让信息负载情感,而不是仅仅传递数据。
以笔者最近接触的酒店项目为例:用户挑选酒店时会关注酒店的周边信息,如酒店距离机场/景点/地标多远等等。
基于以上场景,我们应该如何设计酒店周边模块呢?
如果没有认真把自己放在用户实际场景中,可能第一反应便是展示酒店与机场/地铁站/公交站/景点地标的距离。但实际上这是不够的,距离本身不带“情感”,大部分用户并不明白”大兴机场距离酒店36KM”意味着到底是多远的距离。
我们需要转化成用户能懂语言——“大兴机场距离酒店20分钟车程”。
6. 平衡“正负”反馈
大家都知道给用户提供一个正面积极的反馈的重要性,正面的反馈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感受。有些产品为了尽可能避免“负面”反馈使用“模糊”的提示内容,有时候这样反而会给用户带来困扰。
如我们比较熟悉的等座排号功能:当等待时间预估大于30分钟的时候,为了避免给用户等待时间过长的感受,反馈提示是一句固定文案“>30分钟”。
但实际上,用户因为无法确切知道等待的时长反而会变得更焦虑。大家面对这种情况,是不是会询问服务员,希望他们可以给出更具体一些的时间再去评估是否继续等待。

有些场景是不得不需要一些负面反馈的,只需要注意传递负面反馈的方式,而不能一味想要避免它。
以上便是关于反馈设计的所有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谢谢~
声明:
文章内容及图片部分全部摘自网络,在此分享供读者参考和借鉴,不代表酷雷的观点。文章、图片等内容如涉嫌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带有原创标签的属于酷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